《读史方舆纪要》该书有关历代州域形势部分,综述明以前各代州郡位置、形势,及其与用兵进退之策和成败的关系。各省方舆部分,按明末清初的政区分述十五省的府、州、县形势与沿革、区划,以及各处历代所发生的重要战争。这两部分形成历代地理形势、沿革、区划与战史浑然一体的独特风格,构成全书的主体。舆图要览部分,实为明代最完备的兵要图籍,由概况说明、图、表组成。概况说明,总论天下大势,分论各省形势、山川险易、物产户口、边腹要地设防、兵员粮饷等情况;地图,除一省一图外,另有总图、京师图、九边图说、河海漕运图等;表,列有府州县、山川险要,卫、所、关城的沿革、方位、区划、财赋、丁差、民情。书中在论及地理形势的战略价值时,注意到“设险以得人为本”,不能只凭地利决定胜败。要求明白“险易无常处”之理,灵活运用地利。 该书为兵家所重,被誉为“千古作”、“古今之龟鉴、治平之药石”,是研究中国军事史、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
目标:基于GIS技术制作《纪要地图集》缘起于扩充中国历史时空资 讯平台之构想,鉴于成书于清初的《读史方舆纪要》着眼于分述明代各级政区辖下地名之区位特性与史事沿革,利于作为平台既有数字化历史地图在精度与广度延展的依据,因而思索运用GIS技术进行文本数据与地图的整合工作。在地图制作过程中,需要收集、整理各项地理数据,据以进行地名考证与位置标定,相关技术问题有赖多方考虑、持续确认适用之作业规范。本研究综合应用传统历史考据知识、数字典藏以及GIS技术,不仅在于编制地图集,亦期形成历史地名研究与历史地图数据库建置方法之一范式。
研究空间:九边,又称九镇、明朝九边,是中国明朝弘治年间在北部边境沿长城防线陆续设立的九个军事重镇。1368年明朝建国,设九大塞王,统辖漠南诸卫所。永乐之后漠南诸卫所逐渐废除或内迁只剩九边重镇。九边重镇是指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绵亘万里的北部边防线上相继设立了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也称山西镇或三关镇)、延绥镇(也称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也称陕西镇)、甘肃镇九个边防重镇,史称“九边重镇”。嘉靖年间明廷于北京西北增设了昌平镇和真保镇,万历年间又从蓟州镇分出山海镇,从固原镇分出临洮镇。九边重镇是明朝同蒙古残余势力防御作战的重要战线。
研究时间:该书成稿在清顺治、康熙年间,但内容以明代末年以前的疆域政区及史事为断限,定稿本刊行前后又有局部修改,故今存稿本、抄本与刊本略有参差。故我们以明末清初为界限,大概为1659年至1692年期间。
《纪要》分为三个部分:历代州域形势部分、各省方舆部分与舆图要览部分。平台的数据也包含了三个方面的数据:
(1)历代州域形势部分:综述明以前各代州郡位置、形势,及其与用兵进退之策和成败的关系。通过地图展示各朝代州郡变化,阐明地理形势在军事上的战略价值;
(2)各省方舆图部分:按明末清初的政区展示十五省的府、州、县形势与沿革、区划,以及各处历代所发生的重要战争;
(3)舆图要览部分:该部分为明代最完备的兵要图籍,由概况说明、图、表组成。该部分中的专题数据(食货、屯田、马政、盐铁、职贡等历史经济地理)单独列出,其他数据与历代州域形势部分与各省方舆图部分进行结合。
子课题一、《纪要》地名汇释,责任人:许盘清、潘虹、黄慧
子课题二、地名数据整理,责任人:潘虹、刘正涛、曹阳、黄慧
子课题三、历史GIS平台的设计开发,责任人:刘正涛、应毅、顾问
三江学院
联系人:刘正涛
邮箱:liu_zhengtao@sju.edu.cn
三江学院
联系人:顾问
邮箱:gu_wen@sju.edu.cn